桃源甲刹——永春普济寺,古称普济禅院,取“普渡众生,慈悲济世”之意,隐落于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普济寺,位于永春县城西北约 30公里的蓬壶山上。这里远离繁华古镇,独得一方幽静。
普济寺始建于北宋(亦有说是建于五代),音净禅师为开山祖师,后几经兴废。明朝成化年间,有位高僧文峰禅师自灵山杖锡来此,见寺殿颓毁,―便募缘就基拓建。隆庆年间,惠澄禅师又主持重修、扩建,达到“朝圣有殿、栖禅有室、香积有厨、放生有池、远望有亭、开涧有泉”的规模。相传沿大殿周围曾建禅房一百二十间,住众逾百,香火旺盛、梵音不绝。宁足山门四望,可见峰峦竞秀,山径起伏,丛林深幽,绿竹满谷刹”、“桃园甲刹”。颜廷桀还撰写过《重修蓬山普济寺院记》,且刻碑记铭。此碑据传被盗,现仍无踪影。
随着苍桑变换,到民国初年,普济寺日见衰颓,股宇不整,香客稀至。蓬壶乡绅林汝成、吕效奉、陈崇礼等人发起众筹,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郑翘松等诗人及几位书画家亦为寺院题诗、著文、画壁画,又让古刹重放光彩。
后又有永春名士林奉若主动上山护寺、护法,在寺顶旺地修筑茅舍四间,居中三间为佛堂,左侧一间为察舍,右侧搭一茶棚,周边垒砌石墙,置院门朝东南。后被称为普济寺顶寺。
寺院历经沧桑,几经翻建,最近一次系台胞林玉书夫妇于1989年捐资翻建。1993年泉州市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及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